摘要: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音乐审美、兴趣爱好、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而要想上好一节音乐课,我们必须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教学方法上进行更新。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对于音乐的实践,让学生在音乐课上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这样才能达到音乐的美育功能。本文首先论述了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然后对其小学音乐的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相应的阐述。以期在今后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教学策略;教学应用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提到音乐课,相信学生们都很“喜欢”。然而现实的我们的音乐课却上的索然无味。音乐课单纯的上成了歌唱课,老师机械的教唱,学生机械的演唱。有的学生一学期下来也没有学会演唱一首歌曲。这种“喜欢”,我认为是因为学生不用读、写、背、算,音乐课成了他们偷懒的一门课。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假象喜欢。我们音乐老师必须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在教学策略上进行深入的思考。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唱方式,让学生真正的喜欢音乐课,音乐课真正体现它自身的价值。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几点方法和策略
(一)根据课题和学生特点设计新颖的导入
音乐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有人说“一个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上课的兴趣。音乐课的导入方法也比较多,比如:谜语法、故事法、节奏游戏法、音乐形象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谈话法、视频导入、歌曲导入等方法。这么多的导入方法,我们怎么选择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根据课题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求来设计与其相适应的导入。比如:《糖果仙人舞曲》,我们可以采用讲童话故事的方式来导入。低年级的学生还比较活泼好动。比如:《你的名字叫什么》我们可以采用节奏游戏的方法进行导入。老师可以带着孩子在教室里进行拍手的问答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学生在游戏里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本课的节奏型。江苏民歌《茉莉花》,我们可以用民歌作为关联点,老师可以唱几首其他地域的民歌,让学生感受中国不同地域民歌的不同特点,从而导入江苏民歌《茉莉花》。这些新颖的导入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我们必须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首要条件,设计一个新颖的导入。你会发现接下来的教学会事半功倍。
(二)声势律动的应用
声势律动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所谓声势是指用自己的身体为乐器,拍打我们身体的不同部位而进行节奏训练。比如:拍手、拍腿、跺脚、捻指。这样的节奏训练锻炼了学生模仿能力,反应能力,让我们的学生有了更好的节奏感。当然,小学生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节奏练习,我们也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的声势动作加入我们的课堂。比如:《外婆的澎湖湾》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可以加上拍手、拍腿、捻指、拍腿的方式让学生边唱边加上声势律动 ,我们的音乐课堂顿时就充满了活力,学生通过这些动作也掌握了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
音乐与律动是分不开的。舞蹈律动的加入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动态美。我们在课上加入舞蹈律动,解放学生的身体,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能律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烈。比如:《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是典型的蒙古族短调歌曲,它旋律明快、节奏跳跃非常具有舞蹈性。课堂上我们加入模仿骑马和挥鞭等舞蹈动作,学生随着音乐边唱边跳,他们仿佛置身与大草原。学生们在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里也能感受到蒙古族牧民在放牧时的欢快心情。由此可见,舞蹈律动的加入,不但活跃了课堂,更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音乐实践法
音乐课上还有创编环节。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各项创编活动,提高自身的音乐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创编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无限潜能。比如说:学生可以创编舞蹈动作、创编歌词、选择合适的打击乐用合适的节奏行为歌曲进行伴奏。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创编表演情景剧。学生通过各项不同的实践活动,真正的体验到音乐的无限可能性,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比如:《三只小猪盖房子》这节欣赏课时,在创编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表演。学生的表现让我很是佩服。三只小猪和大灰狼惟妙惟肖的精彩表演让我意识到学生的能力是无限的。所以,我们首先要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其次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迸发出不一样的色彩。
(四)情感渗透法
音乐是是有情感的,音乐课上我们会让学生感受情绪。而情感教育不是老师的说教而是情感的渲染,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自己体会到作品的喜怒哀乐。比如,风景类音乐作品,我们要通过音乐作品让学生产生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家乡类音乐作品则是通过音乐作品让学生产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的情感共鸣。当然,我们要让学生产生感情的共鸣,不能一味的语言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经典人物为榜样或者讲故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妈妈格桑拉》是一首母爱的藏族歌曲。在上这一节课时,我讲了一个发生在贵州山区妈妈为了保护孩子而牺牲自己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想到妈妈对自己的无私的爱。因为学生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接着学生在演唱《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的时候,学生眼含泪花的深情演唱。我想,这节课的情感教学目标完成的还不错。我在讲《雨花石》这节课时,用了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八女投江等几个英雄作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渲染,让学生对革命英雄产生敬畏之情,也明白了在生活里要有牺牲自我的精神。当然,我们也可以联系当下的时事新闻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在《小白船》这一节课时,我开始以神州十二发射的视频为导入,引出三位航天英雄。在教学最后的总结时,让学生能够向三位航天英雄学习,将来能够真正的飞入太空去探索太空的奥秘。通过榜样的情感渲染学生能够产生不怕困难、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情感共鸣。
(五)创设情境法
音乐是传递情感的工具,不同的音乐作品表达了不同的情感,或喜或悲或怒或乐。而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我们通常用会用到创设情境法。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或者播放相关音乐,教师进行语言描述进行创设符合课题的相关情境。比如描写景色的音乐作品,我们可以根据课题运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多张景色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也可以在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添加某些道具,使实践活动更加精彩。比如,在《迷人的火塘》这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图片向学生展示了侗族人民的住宅、服饰、民俗。在创编环节,我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红绸子。一组同学在中间挥舞着象征着火苗的红绸子,其他同学则是围着“篝火”边唱边跳。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侗族人民农忙结束,夜晚围着篝火边唱边跳的情境。这一情境的创设,同学们仿佛立刻来到了侗族山寨。同学们在边唱边跳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侗族人民围着火塘载歌载舞的欢快心情。
三、结语
音乐的魅力是无限的。有人用它陶冶情操,有人用它抒发感情,有人用它缓解情绪,治疗疾病。音乐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无处不在的。正因为如此,学生从小就应该接受音乐的熏陶,感受音乐带来的无限魅力。总之,音乐课堂应该是轻松的、愉悦的过程,而不是刻板的固定模式。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会一如既往的多思考、多反思,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真正的喜欢音乐。我会尽力追求一个愉悦、轻松的音乐教学过程,在有限的几十分钟里,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情感共鸣,让我的音乐课堂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