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智慧教育平台

冠县第二实验小学

>学校首页>教学教研>教研活动>内容详情
热门资讯
  • 暂无资讯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合理应用

发布时间: 2022-04-16 15:35 发布单位: 冠县第二实验小学 浏览量: 40 【公开】

        (一)适当营造教学情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传达教学重点,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相关技术技能的提升最为关键。任务的合理设置往往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和基本目标的实现,所以要求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成长特点,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要求的践行标准。
  在设置任务的时候,教师应该格外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保证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充分凸显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始终是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较为模糊。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合理应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显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热衷于探索信息技术课程的未知知识。
  
  (二)确定基本的任务完成流程,合理分解相关的任务步骤
  
  学生在接受了基本的任务之后,需要及时地分析相关任务解题思路,对其拥有一个相对清楚的认识。以发送电子邮件为具体的实例,学生在接触到基本的任务之后,还是应该对基础步骤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首先,学生要熟悉 OutlookExpress 的具体设置和基础的操作功能;其次,学生需要运用自身可以组织的文字语言等提前写到 Word 文档之上,运用复制粘贴的方式,及时将其复制;最后,学生需要附着上比较喜爱的图片,然后点击发送,最终完成基本的操作流程。通过对相关任务的清晰了解,学生能够保证相关步骤可以有条不紊的开展,严禁出现各种错误和重复操作的问题。
  
  (三)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模式,采取有效方式完成任务指标
  
  当相关的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创新思维有更加清楚的分析,这样能够保证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起独立探究意识,培养探究性学习精神。学生也可以在相互的交流和帮助中,积极地讨论任务,并且合作完成任务,由此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水平,促使自己可以通过交流收获更多的知识。
  
  (四)准确评价任务完成情况,适当鼓励学生坚定学习动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合理应用意义深远。此项方法的应用价值逐渐显现出来,能够清楚地了解相关学习指标的制定初衷。当教师制定完基本的学习任务之后,需要准确判断学生任务完成情况,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情况。针对他们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教师要分析应当采取的鼓励和支持策略,总结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任务顺利达成。
  教师的评价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任务达标之后,在任务实际操作的时候,可以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操作水平。通过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准确地参与到相关任务实践中。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400-1166-112   
举报电话:(0531) 88928653  
Copyright© 2021 lc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6000978号-1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