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总是思考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制约了孩子的成绩呢?万丈大楼平地起,在低年级,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打好数学学习牢固的“地基”呢?我们认为,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数学品质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计算贯穿于六年的始终。
我们来看,小学一到三年级的计算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学生通过半年的学习,要求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并能做到口算符号化。 什么是符号化呢?就是给你一个算式,比如5+4,10-7,不借助任何方式,能直接说出正确的得数。一年级下册,要求20以内的加减法必须符号化,100以内加减法能够列竖式正确计算。当孩子熟练的掌握了计算,可以尝试逐渐加快速度,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在这里有一个小误区,一些家长急于加快速度,而忽视了孩子的熟练程度,以至于越快越错,越错越懵。当孩子出现错误以后,在二次改正的时候,又能马上做对,我们通常把这种情况叫做“粗心”,粗心不止是计算,还涵盖着审题粗心,读题粗心等。 培养孩子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粗心只是我们为孩子计算的失误寻找的一个理由,往往透过这些粗心孩子的背后,折射出良好思维习惯的缺失,那么导致孩子计算粗心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一:算理理解不透彻。 如果说算法主要解决“怎样计算”,那么算理就是回答“为什么这样算”。举个例子,在教授29+65=?的过程中,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让孩子知道结果等于94,还要知道为什么等于94?能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于是,我们引导孩子用数线图,计数器,方格图上通过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拨一拨,让孩子在操作中理解计算的道理,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记录,就出现了竖式。让孩子了解“原来竖式就是这样得来的”,不仅渗透了数学文化,还激发了孩子“想当一名小数学家的信心”,只有充分的理解了计算的道理,才能更加熟练,顺畅的掌握计算的方法。 理解的缺失,会导致孩子“知其一不知其二”,还会催生一种现象,就是“会做题的孩子不一定基础扎实”。 一年级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解决问题,通常是以应用题和看图列式的形式出现,这一过程实际上是重在加法模型的建立,让孩子们理解,加法的本质就是,已知一部分与另一部分, 求合起来的总数就要用到加法。减法就是知道了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外一部分就要用到减法,加减法计算是互逆的。比如说,有些孩子在做应用题的时候,遇到 “比多少”这一类型的题型时,只关注到了,多几,用加法,少几,用减法,而遇到了"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时,就懵了,如果您的孩子存在这种问题,那么在学习上就会遇到,考试稍微出现“举一反三”的能力题,就会“惯性思维”,做错或者不知道如何判断。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少,在面对解决问题的时候,理解能力比较欠缺,在数学学习中,阅读理解是解决问题的一道坎儿,这里的数学理解能力跟语文上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跟孩子看过多少本课外书所指的也是不同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引导孩子通过阅读题目或读图,不仅可以了解到题目里已知的信息,还能联想到隐含的信息,从而通过筛选已有的知识内容解决新问题的过程。阅读理解,阅读联想,分析解决问题的模式,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之一,从小学一到六年级课堂都会有具体的体现,贯穿整个学习的始终。后面我们会就这个话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讲解,请大家注意关注。
原因二:不够专注。 比如作业的过程中孩子坐不住,精力无法集中,发呆,都是孩子不专注的表现。通常,有的孩子在考试或者平时的作业中,第一遍做错了,家长没有教他方法,他马上又改对了。实际上,当孩子看到错误时,思维马上又产生了聚焦,重新对错题产生了专注,这样做对就显而易见了。家长让孩子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发现问题往往仅局限于很明显的错误,因为孩子在第一遍做的时候和第二遍检查的时候思维都停留在同一个层面,是很难发现深层次的错误,到了高年级,题量的增多,题型难度加深,几乎是没有时间进行二次检查。 另外,在作业中,审题尤为重要。 还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难的题目都做对了,反而简单的题目做错了,这是粗心吗?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当孩子面对简单的题目的时候,会想,我都会,心理处于放松状态,容易出错,而面对难题时,因为有难度,心理上会强调自己要专注,在这种心理的暗示下,自然难的题目反而不会出错。所以,应该让孩子理解,把平时的练习当成考试来对待,考试的时候就当做平时的作业来对待。专注的习惯一旦养成,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原因之三:对算法没有掌握。 学校的数学课一节40分钟,老师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理清所有的知识点,这就需要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基础上,不仅能领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还要加以练习,巩固所学,如果这些跟不上,就会出现算法张冠李戴,思路不清,自然结果不明了。
看来,某种程度上粗心的造成跟思维习惯的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