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第二实验小学】平台助力线上教学四步走,师生互动联手筑高效课堂
- 冠县教育和体育局
- 2022-03-31 14:55
- 阅读 3491
平台助力线上教学四步走
师生互动联手筑高效课堂
基于当下疫情,为切实保障线上教学工作有条不紊、顺利高效,冠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师熟练掌握聊城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操作流程,以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空间为载体,科学高效地开展线上教育教学。现将冠县第二实验小学的线上教学流程汇总如下:
一 设置“课前导学”下发学习任务
让学生预先介入, 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学习探究, 教师从课前导学中可以设置一些练习,让学生在课前训练,学生就可以发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点,课前导学中包含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也穿插一些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在师生共同解题时,上课时便会集中精力听讲,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出新课内容。
教师在设置课前导学时,可以从资源平台中跨学科、跨学段、跨章节选择合适的内容设置导学任务。比如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需要回顾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知识内容,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三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知识时间跨度大;为了帮助学生回顾有关面积的学习,课前导学可以从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资源中选择合适的题目推送给学生。当然我们可以自己设置一些内容比如自拍的图片、有关面积复习的微课、自编的习题等也可以做为课前导学内容推送给学生。学生通过人人通空间-课前导学应用,即可看到推送内容,进行课前预习,提前熟悉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二
课程点播或教师直播完成学习任务
疫情期间,教师根据学校统一安排的线上学习时间表和课程表进行授课。教师在上课时进行直播教学或者在直播过程中通过屏幕共享人人通空间中的优质学习视频资源(国家云课堂和空中课堂),教师在旁边适时指导教学,并对重难点知识加以点拨,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接受新知。
课下,教师针对线上教学暴露出来个别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不牢固的问题进行人人通空间课堂再次巩固复习。人人通空间上的课程可以无限次循环使用,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学生通过电脑端-学生空间-应用-空中课堂或者在移动端进入后选择-学习-点播课程-空中课堂/国家云课堂进行学习。再次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学生自己可以安排时间、地点进行学习、调控学习的进度,控制和管理学习的过程,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师生利用20分钟的微课的时间就可以进行一节高效课堂。
三
在线检测或课后练习完成课后巩固
在线检测可以利用大数据统计来分析学生学情清晰直观。
教师通过人人通空间发布,课后练习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教师可以随时检查作业,迅速统计是否提交作业,及时检查作业情况,老师可以在线批改作业,发布评语,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作业情况,并及时订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能检测可以让我们教学借助平台资源,快速组建一份测试题发给学生。平台丰富的资源中把题型进行了分类:单选、多选、判断、填空、操作、计算等,又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容易、较易、一般、较难、困难几种不同层次的题型。同时还分为单项的跟课练、单元练、阶段性、终结性等几种阶段不同的题目类型。分门别类地梳理好了各种题目供我们教师选择组卷。
组卷成功后,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组卷发送给学生,学生可以选用线上答题、智能笔、线下等三种不同方式的答题方式。
当学生完成智能检测后,即可知道对错,能及时看到问题解析,自行解疑,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检测后在移动端的教学助手中即可以生成报告。平台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给出逐题分析、逐人分析、整体分析等分析报告,而这个详细的报告大大节约了教师的时间,根据报告我们可以知道本班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如何,是知识意义理解不到位、还是应用能力弱。教师根据对数据的分析,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帮助教师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
课后作业和智能检测的功能有相同之处;无论是课前导学、智能检测、课后作业都可以跨学科、跨学段、跨章节选择内容,同时也可以关注学生个性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给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有利地实现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关注个性差异的目标,推进了教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四
微课推送,精准答疑
对于教学过程中新授课中的难点易错点,以及课后作业中易错知识点教师通过市平台中的微课通进行微课录制,进行讲解,学生可以随时反复观看。
冠县第二实验小学形成“课前导学下发学习任务、线上测评、微课推送”完整的教学闭环服务,教师们在疫情期间利用此平台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学生“停课不停学”,也减少了家长的和学生焦虑,人人通空间的使用也落实了双减政策,大大减少了师生的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学校也将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开展线上示范教学与培训,使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